DRAM價格從今年開始重挫以來,已經跌掉60%,但是景氣並沒有因為價格跌破現金成本而反轉,反而因為泰澇擊垮硬碟供應鏈而變本加厲,面對未來幾年PC零成長的襲擊,DRAM產業要生存,先動手處理產能才有解。

 2011年第3季三星、海力士二家廠商掌握DRAM全球66%佔有率,不只三星自己怕踩到50%的紅線區,下游廠商對貨源過度「傾韓」的疑慮也油然而生,台灣雙A(宏碁、華碩)目前就呈現警戒狀態,從主客觀條件來看,都有容納第三大DRAM陣營的空間。

 從產能供給的角度來看,三星、海力士雖然手握龐大的DRAM產能,但是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等帶動NAND Flash需求,往後幾年都呈現倍數翻揚,對消化產能有極大幫助,換言之,三星與海力士有比其他廠商更大的產能切換彈性,DRAM產線以高稼動率降低固定成本為致勝關鍵,三星、海力士要撐過低潮,可以說是輕而易舉。

 供過於求的壓力最終落在爾必達、南科、華亞科、力晶、瑞晶等廠,姑且不論這次爾必達是否為了籌資而放話希望產業合併,統計設備產能,爾必達廣島廠設備能高達12萬片,南科、華亞科分別為5萬片、13萬片,瑞晶8.5萬片,隨著爾必達將自身產能主力鎖定Mobile RAM,力晶1月開始PC DRAM投片永久性低於2萬片,南科、華亞科、瑞晶成為PC DRAM源頭,面對主戰場未來零成長的窘境,只要產能不滅,就會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的輪迴。

 或許爾必達的放話,透露出號召美光系統一起處理產能的意圖,雖然市場斥為無稽,但是景氣低潮整併付出的成本低,況且兩大陣營都已經轉為堆疊式製程,技術的同質性也已經邁進一步,在既有生產基礎上某種程度的重建產能秩序,化敵為友也許有機會換取更長遠的發展空間。
<摘錄工商>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未上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